普利茲克建筑獎日本知名建設師坂茂前往蘆山縣,到我國第一家“紙管”幼兒園-太平鎮苗苗幼兒園進行最后細節確認。這間幼兒園由坂茂親自設計,在查看完所有細節后,坂茂快樂地說:“這是我獲得普利茲克獎后,第一件完成的作品。”
2008年,坂茂于“5·12”地震后與西南財大建筑學院取得聯系,希望為災后重建作些事情。同年,坂茂為成都市華林小學設計了“紙管”學校,由此建成我國第一間紙管學校。所謂紙管學;蛴變簣@,都是用紙管做房屋的所有梁柱,成本低且安全。一名參與苗苗幼兒園建設的志愿者這樣形容紙管:“我們平常用的卷紙中間有個卷筒,你就把那個卷筒無限放大,放大為一根柱子就可以了,材料是一樣的。”
坂茂作為知名建筑師,參與災后重建并非始于中國,而是緣自1994年,他當年向向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提出為盧旺達難民建造硬紙管民容所。作為一名在東京、紐約、巴黎均設有工作室的建筑師,坂茂設計了法國“戴”上中國草帽蓬皮杜中心新館、新西蘭紙教堂、意大利拉奎拉的紙音樂廳、美國紐約的游牧博物館、日本神戶的紙木宅……他一直未曾停止過公益的腳步,中國只是其中一站。1995年,坂茂1995年創立了非政府組織VAN(建筑師志愿者網絡),同年亦成為聯合國難民署高級專員顧問。目前,坂茂正在關注菲律賓一間教堂和住宅的完工:“他們經歷了地震與臺風,教堂與住宅分別設計在海岸線和島嶼上。”在工作與公益之間,坂茂通過20年的實踐,發現二者可以結合:“例如新西蘭的紙管天主教堂,那是一個收費項目。建成后很多人參觀,創造了游客。一個收費項目造成公益影響,我很享受這個過程。”
普利茲克建筑獎于1979年由已故的杰伊·普利茲克和他的妻子辛迪創立,每年授予一名在世的建筑師,以表彰其在建筑設計中所反映出的天賦、遠見和責任感,及其通過建筑藝術對人類社會和人居環境所做出的恒久和卓著的貢獻。獲獎者將得到10萬美元獎金以及一枚銅質獎章。這一獎項被稱為建筑界的諾貝爾獎,坂茂將這個獎項視為對自己在災后建設工作中的鼓勵,并表示自己會一直努力做下去。